重視、善于調查研究,并以此為依據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,是科學決策、推進工作的有效方法,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。但在當前實際工作中,仍有少數部門和單位,調查研究染上了形式主義的病癥。
在有的地方,一些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正日益演變為基層干部群眾的一大負擔,一些“明星鄉鎮”“明星企業”和重點項目,頻繁被光顧;有的地方還熱衷于開展集體調研,導致部分地方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比發展變化上,而是比接待態度上。
有的干部到基層、到單位、到企業調研,直接把自己的辦公室轉到被調研對象的辦公樓,去調研不是了解情況,發現問題,不是問需于民、問計于民,而是閉著眼睛唱高調,開口就是“你們應該如何如何”。
有的領導干部下去調研帶著幾個寫作骨干,領導只是露個臉,報告都讓他人寫,其自身豐富的思想和閱歷經驗都沒有得到很好地反映和融合。有的單位為應付上級調研任務,先讓寫手寫好調研報告,根據報告量身定做問卷,再下基層找例證。實際上把調研變成了結論預設、按需求證,不僅浪費人財物,還會誤導上級決策。
這些問題,表面看來,原因在于對調查研究重要性認識不足,對調研方法掌握不夠,但歸根到底是黨性不強、宗旨觀念淡漠所致。有的黨員干部自以為是,認為權力就是能力、資歷就是水平,覺得自己閉著眼睛都能說出個“一二三”,不需要調查研究;有的內心看不起群眾,不屑于向群眾請教,不愿意放下架子、甘當小學生;有的對群眾感情冷漠,不愿意了解群眾所盼所思所求,沒有通過調查研究解決群眾身邊問題的熱情與動力。
我們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,新情況、新課題層出不窮,老問題、老矛盾有新變化,新經驗、新創造火花閃爍。這些“新”折射著紛繁復雜的現象,提示著前進路上的風險,也蘊藏著社會進步的密碼,散發著群眾智慧的靈光。只有真正沉下去,奔波在基層,重視并且善于調查研究,才能了解真情況、發現真問題、找到真藥方,最終產生不斷前行的智慧與力量。(文/嚴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