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一位基層領導干部對筆者講了一句話:我對自己的名利地位并不在乎,也沒有時間去考慮這些,我僅僅是千方百計想要做好手頭的每一件工作,而這些工作對我們這個地方的發展非常具有價值。樸素的言辭,波瀾不驚的語句,卻讓人不由心生敬重。
正所謂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,領導干部工作中的所思、所想和所為,直接反映出政績觀和價值取向。政績是從政之績、施政之績。有什么樣的政績觀,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觀;有什么樣的發展觀,就會有什么樣的政績觀。政績觀恰如一面鏡子,折射出領導干部的責任擔當、發展意識和政治品格。
發展才是硬道理。樹立正確政績觀,首先要回答“為誰創造政績”,也就是“發展為了誰”的問題。民心所向,憂之念之;民康物阜,盼之行之。我們黨來自人民,為人民而生,因人民而興。發展為了人民,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。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,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,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。增進民生福祉,提高人民生活品質,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發展的根本目的。老百姓的事,要實實在在干,干一件是一件,干一件成一件,個人得失榮辱浮沉相比群眾利益微不足道。群眾的口碑才是最出色的政績。老百姓心中有桿秤,知道你是重還是輕。歲月沉淀、繁華褪去,他們會給出公允評價而代代相傳。
為了人民而發展,發展才有意義;依靠人民而發展,發展才有動力。樹立正確政績觀,還要明白“發展依靠誰”。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,群眾是真正的英雄。領導干部不能一味地想著一定要刻上自己的政績印記,不能為了顯擺個人能力,鉚足勁就想快出政績、只爭排名,寅吃卯糧、不顧長遠,華而不實、勞民傷財。我們辦什么事情,都要始終相信人民,緊緊依靠人民。要深入基層、融入群眾,把群眾放心上、跟群眾做朋友,接地氣、聽訴求、找方法,體察民情、消除矛盾、解決問題。要敢于、樂于、善于同群眾打交道,多問問群眾的意見,尊重群眾首創精神。群眾高不高興、滿不滿意、答不答應,既要橫向上做好答疑解惑工作,又要縱向上經得起歷史檢驗。不但要有“俯首甘為孺子牛”的自覺意識,還要有“釘釘子精神”和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胸襟與氣魄。攀上一山再登一峰,跨過一溝再越一壑,積跬步以至千里,積小流以成江海,多做功在當代、利在長遠、惠及后人的事情。
文/龍玉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