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”充分說明了調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。調查研究要走深走實,必須帶有真感情,才能接觸群眾更深入,調研內容更細致,問題分析更精準,解決方案更有效。
帶著真感情調查研究,就是要打有準備之仗。調查研究的目的是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,準確認識和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律,提出符合實際、切實可行的決策建議。既然現象紛繁復雜,調查研究就要有的放矢?,F在有些干部,習慣于被安排調研,整個調研過程,主題是什么、目的是什么、要求是什么、效果是什么,統統不清楚,下到基層也是走馬觀花、渾渾噩噩,如果不是因為中央八項規定,可能還要醉醺醺,這樣的調研還不如不去調研。帶著真感情的調研,必須心比身先到,不僅要在調查研究之前確定調研主題、制定調研方案、明確調研路線,還要將調研的事項了然于胸:調研的地點既要有好的典型,也要有差的代表;調研的對象既要有能說會道的,也要有老實本分的;調研的方式既要有面上的,也要有點上的。“下去一把抓,回來再分家”的說法,并不是說下去之后胡亂抓、盲目抓,而是有針對性、目的性地抓,才能抓到問題的真實情況。調查研究只有帶著真感情,才能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看清問題的真實本質。
帶著真感情調查研究,就是要聽帶泥土之言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“促進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,撲下身子干實事、謀實招、求實效”。既然是“深入調查研究”,必然要帶著真感情,絕不能“下鄉坐著桑塔納,隔著玻璃看莊稼”,堅決避免“匯報式調研”“作秀式調研”“表面式調研”,而是要端正作風和態度,堅持眼睛向下、腳步向下,全身心地走進街頭巷尾、田間地頭,多吹田野自然風,多坐群眾硬板凳,甘做群眾小學生,多關注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多解剖基層矛盾糾紛多、情況復雜的問題,才能真正找到該找的人、聽到該聽的話,才能真正找準問題的癥結,找到問題的答案。“要牢記群眾是真正的英雄,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為了誰、依靠誰、我是誰”,調查研究只有帶著真感情,放下架子,多接地氣,才能取得真正的實效。
帶著真感情調查研究,就是要思為群眾之策。毛澤東同志指出:“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結尾,還不是在它的先頭”。調查研究必須把解決問題作為根本目的,把落腳點放在是否解決了問題上。這就要求我們帶著真感情調研,做到“一心想著群眾,一切為了群眾”,工作的質效才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。對調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,該現場解決的必須現場解決,一時解決不了的,必須跟蹤調度解決,對于歷史時間長、問題矛盾較為復雜的問題,要綜合研判,制定解決方案;對于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,要做好解釋和溝通,爭取群眾最大的理解和支持。同時,要善于從共性問題中找規律,以解決一個問題為牽引,推動一批類似問題得到解決。調查研究只有帶著真感情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,真正把人民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,把人民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,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,才能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把全面現代化的藍圖變成現實。
文/劉耀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