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山半水一分田,還有道路和莊園。這里,位于山區,不通鐵路,經濟欠發達,但卻在2022年,關停環保不達標企業22家、整治“散亂污”企業37家、完成礦山生態修復17座。
囿于大山,也必將崛起于山。近年來,遂川縣堅持“產業生態化、生態產業化”,守護青山涵養綠色生態,探索青山發展生態經濟。一幅生態長青、產業長足的多彩畫卷,正在龍泉大地徐徐鋪展。
點“綠”成“金” 涵養生態農業
在森林覆蓋率79.09%的遂川,狗牯腦茶園在直播鏡頭里的出鏡率頗高,而主播們提到頻次最高的關鍵詞往往是生態:“遂川山青、水秀、空氣好,天藍、景美、茶葉香……”據統計,遂川茶園種植面積29.27萬畝,年產量1.07萬噸,綜合產值達26.58億元,品牌價值達43.44億元……一連串不斷增長的數字,見證著“以茶立縣”戰略的不斷推進。
新江鄉橫石村的百畝茶園里,茶農們正在采茶。“純有機種植的茶葉有不少老客戶預訂,網絡銷售渠道也很暢通,今年產茶量逾千公斤。”茶園的承包者杜造海,前些年靠茶產業脫貧致富,現在的茶園效益越來越好。
一片茶葉,是林區實現百姓富、生態美的橋梁和紐帶,也是遂川積極主動融入“江西省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”建設的縮影。去年,全縣獲得有機和綠色產品認證的企業達30家,有機和綠色產品認證證書共51張。除了獨具特色的狗牯腦茶,板鴨、黃花菜、金橘紅茶等有機產品也在網絡暢銷。
“碳尋”發展 激活生態工業
“能耗降下來,產值升上去,企業效益逐年遞增,預計今年將實現產值近6億元。”在通過三次節能技改的遂川群鑫強磁有限公司,生產能耗強度降低近50%,困擾已久的高能耗問題迎刃而解,嘗到甜頭的企業負責人喜悅溢于言表。
近年來,遂川堅持生態工業發展方向不偏、目標不移,著力構建以電子信息、硅基新材料兩大產業為主導,多元支撐、鏈條完整、協作緊密、綠色低碳的“2+X”產業體系。同時,積極推進創新主體培育,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69家。
園區辦相關負責人介紹,招商引資進園之初,該縣便將“兩高”企業拒之門外,對120家規上企業的能耗情況進行摸底,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工藝提升,實現減員、減能、減耗,加速產業“碳尋”轉型發展的步伐。
越來越多企業心中有“數”。該縣現有企業上云數152家,深度上云數2家。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,加快“互聯網+智能制造”“云+智能制造”轉型升級,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嵌入了更多“綠色元素”。
“顏”“值”兼收 打造生態旅游
初夏時節,登上五指峰林場大壩里分場的最高峰坪水山,所望之處,滿目皆綠。瀑布林海、聽風賞月、觀鳥攝影的生態旅游,吸引著八方來客。被劃為國有公益林后,曾因木材停伐而糾結的林區,又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全縣42個森林鄉村和5個鄉村森林公園,如同不斷生長的綠脈,擴充著當地的綠色版圖。氣象部門在景區和城區分別設置的生態環境實時監測數據顯示,白水仙景區負氧離子平均值達4510N/cm3,文化公園負氧離子平均值近1652N/cm3。
無邊光景,凝聚點滴變化。“中國天然氧吧”“中國楠木之鄉”“中國候鳥旅養小城”“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”生態名片新增,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加速推進,老茶館、客家民宿、研學基地接續打造,不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品茶論道、賞萬畝梯田,嘗客家美食,尋找記憶中的鄉村,也讓村民們吃上了“旅游飯”。
該縣發改委主要負責人表示,遂川已率先在全省按生態系統分類開展GEP核算實踐試點工作,為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貢獻遂川力量。
文/李書哲、劉傳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