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門口能就業,賺錢養家還能照顧家里,挺好的!”5月24日,晚飯后,永新縣沙市鎮村民尹小燕把大兒子送到學校上晚自習,就帶著小兒子趕到鎮里的永琪制衣廠開始工作,談起感受,她笑瞇瞇地說。
尹小燕工作的這家永琪制衣廠,是該鎮在2016年引進的就業幫扶車間。7年間,尹小燕從一個制衣“門外漢”變成了該廠的熟手。“做得多,工資就多。我一般都是做到晚上9點鐘左右,也剛好等著孩子下晚自習一起回去,每月工資平均在5000元左右,不比在廣東深圳的廠里差。”尹小燕一邊踩著縫紉機一邊說道。據了解,僅永琪制衣廠就吸納了30多位周邊村民,每個月付出的工資流水8萬余元。
而像這樣家門口的“微工廠”,沙市鎮共有9家:涂下垅村的鴻展電線第六分廠、沙市村衙前組的易巴克電子廠、沙市村橋上組的天龍喇叭廠……真正實現“一村一車間、村村能就業”。
近年來,永新縣積極開發就業崗位,鼓勵鄉村工廠、農民專業合作社、就業幫扶車間等載體吸納群眾就業,重點利用鄉鎮、閑置校舍、村集體空閑場地房屋發展的“廠房式”就業幫扶車間、分散加工的“居家式”就業幫扶車間、“合作社+農戶”的“合作社式”就業幫扶車間、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“產業基地式”就業幫扶車間等模式,為農戶創造更多就近就業崗位,就地增收。據不完全統計,該縣現有就業幫扶車間200余個,吸納勞動力就業近3000人,平均增收3000余元。
文/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白靈